联系电话
您现在所在的位置:首页 >> 资讯中心 >> 净化技术
资讯中心
医疗器械十万级净化车间风淋室与传递窗:如何实现“零污染”传递?
作者:福建永科 来源:永科建设 发布时间:2025/07/03 浏览:302次

在医疗器械十万级净化车间中,风淋室与传递窗是控制人员、物料进出污染的核心设备,其设计合理性直接影响洁净区环境稳定性。本文从技术原理、关键参数、操作规范三方面解析如何实现“零污染”传递。

一、风淋室:人员进入的“第一道防线”

1. 工作原理与核心功能

风淋室通过高速气流(18-25m/s)对人员表面进行360°吹扫,去除附着尘埃、微生物等污染物,确保进入洁净区时携带粒子数≤1000级(十万级车间动态标准)。

过滤系统:初效(G4+高效(H13/H14)两级过滤,对≥0.3μm粒子截留效率≥99.97%

吹淋时间:建议30秒,确保吹扫覆盖率达95%以上。

2. 实现“零污染”的关键设计

气密性结构:

采用不锈钢框架+防爆玻璃,接缝处填充硅胶密封条,确保漏风率≤5%

双门互锁(电子/机械联锁),防止两门同时开启导致交叉污染。

智能控制:

配备红外感应装置,人员进入后自动启动吹淋,避免手动操作污染。

故障报警功能(如风机停转、压差不足),实时监控运行状态。

维护要点:

高效过滤器每1-2年更换,初效过滤器每3个月清洗,定期检测风速(≥0.36m/s)与压差(≥10Pa)。

二、传递窗:物料传递的“无菌通道”

1. 工作原理与分类

传递窗通过紫外线杀菌、层流净化或气闸设计,实现物料在洁净区与非洁净区之间的安全转移,避免空气对流污染。

 

类型选择:

机械互锁传递窗:基础款,适用于低风险物料传递。

气闸式传递窗:配备风机与高效过滤器,形成独立净化空间,适用于高风险物料(如无菌植入物)。

带灭菌功能传递窗:集成紫外线灯或臭氧发生器,对物料表面进行二次消杀。

2. 实现“零污染”的核心参数

气流组织:

顶送底回设计,风速0.45m/s,确保污染物被快速排出。

压差控制:传递窗内部对相邻区域保持5Pa正压,防止外部空气倒灌。

灭菌效率:

紫外线波长254nm,照射强度≥70μW/cm²,照射时间≥30分钟,对细菌杀灭率≥99%

臭氧浓度20ppm,密闭消杀1小时,可穿透包装缝隙灭活微生物。

材料选择:

内壁采用304不锈钢,表面粗糙度Ra0.8μm,减少粒子附着。

视窗使用双层钢化玻璃,边缘密封处理,防止冷凝水滋生细菌。

三、操作规范:人员与物料的“零污染”流程

1. 人员进入流程

更鞋更衣:在缓冲间脱外衣、换洁净鞋,进入一更室穿戴无尘服。

手部消毒:使用75%乙醇或免洗消毒液,揉搓至干燥。

风淋室吹扫:双手举起缓慢旋转,确保全身被气流覆盖。

进入洁净区:通过气密门后,避免触碰门框或墙面。

2. 物料传递流程

预处理:非洁净区对物料外包装擦拭消毒(如使用异丙醇)。

传递窗操作:

非洁净区侧开门放入物料,关闭后启动灭菌程序。

洁净区侧等待灭菌完成提示(如指示灯变绿),开门取出物料。

紧急处理:若传递窗故障,需暂停生产并启动污染应急预案(如对物料重新灭菌)。

四、案例分析:某医疗器械企业的实践

背景:某企业生产一次性使用无菌注射器,十万级车间原传递窗仅配备机械互锁,导致批次间微生物检测超标。

改进措施:

1.升级为气闸式传递窗,增加HEPA过滤与紫外线灭菌功能。

2.优化操作SOP,要求物料传递后立即记录时间并签名。

3.每月对传递窗进行微生物挑战试验(使用枯草芽孢杆菌孢子)。

效果:改进后3个月内,洁净区沉降菌数从15CFU/皿降至3CFU/皿,达到GMP要求。

福建永科结语

风淋室与传递窗的“零污染”传递需通过硬件设计(气密性、过滤效率、灭菌功能)与软件管理(操作规范、维护计划、应急预案)双重保障。医疗器械企业应定期委托第三方机构进行粒子数、微生物、风速等参数检测,确保设备持续符合GMP要求,为产品质量筑牢防线。




GMP净化车间,无尘车间,生物制药,医疗器械,精细化工,特殊食品,电子光学,福建永科

二维码
手机扫描浏览
手机网站
微信公众号
扫码关注公众号
请联系在线客服
联系我们

手机号码:13859022132 恽先生
手机号码:13850164503 林女士
公司邮箱:fjykjh@163.com
公司地址:福建省福州市鼓楼区西二环北路439号


Copyright © 永科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 闽ICP备2023003819号

360安全 检测